15、“A+H”股双上市的是红星美凯龙。
14、定制家具企业疯狂上市的年份是2017年。
13、2016年10月,阿里提出新零售,随后线上线下席卷家具行业。
12、2016年米兰国际家具展登陆上海。
11、2014年开始,环保政策逐年增压,家居企业遭遇最严转型。
10、2012年家得宝宣布关闭全部门店,全线退出中国市场。
9、我装首股——东易日盛上市,是在2014年,深圳A股。
8、2006年中具出口额约为170亿美元,成为世界上大出口国。
7、1999年8月,居然之家公司成立,家店北四环店开业;2018年5月,居然之家签约门店突破400。
6、宜家进驻中国,是在1998年,城市是上海。
5、1995年出口型家具制造商美克家私成立。2015年美克家居全面关停OEM代工。
4、1993年,红星美凯龙开始租赁厂房经营家具市场,2017年12月31日,红星美凯龙在全国共经营256家商场。
3、1987年曲美成立,1997年,曲美打造品牌概念店,2016年大店升级你+生活馆。
2、1980年,“住房要进行商品化”,中国住房制度的改革之旅正式启动。
1、1975年印发的“洛阳市购货券”是目前据统计最早家具票。
(新浪家居特别策划,部分历史资料源于网络)
消费需求的变化是家据购买渠道改变的动力,当下,也成为卖场。企业进行各种模式探索的更好时机。家具购买渠道的变化正是中国市场一步步活跃,消费者一步步升级的过程。改革开放40年也是家具行业的黄金40年,在产品、品牌、渠道的多元化中更凸显着行业的活力。当前,虽然家居建材卖场仍是目前消费者购买的最主要渠道,但随着精装房、互联网家装、电商等渠道、经销商和设计师渠道等的多元化,未来消费者获取家具的途径也将越来越分散。
同时,在渠道上“线上线下新零售”成为每个家居人都在热论的关键词。家具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家具产品作为耐消品且价格不菲,没有实地的体验和考察难以使消费者下定购买的决心。而在“新零售”的竞合时代,一方面,电商企业线下通过实体零售渠道全面布局;另一方面,随着新零售能量的全面爆发,传统零售企业纷纷借力互联网与人工智能进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今年6月18日,红星美凯龙与居然之家的“618年中大促”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新零售,居然之家与天猫合作构建了数据中心,3天销售11亿;而红星美凯龙利用全员、全程、全渠道的数字营销工具和运营体系深耕流量,3天销售破35亿。在这样的流量与零售的竞合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具企业不再被动,通过构筑完整的新零售生态,将用户思维做到了。
近两年体验式大店、家居mall、新零售层出不穷。2018年3月美克家居在成都打造的万平品牌馆,通过丰富的产品业态提供人性化的定制服务。2016年曲美你+生活馆开业,从家居场景化布局到体验式消费模式,现在已然成功跻身家居行业内最会讲述“生活方式”的品牌之一!还有柔然壁纸的1比1实景之家,欧派家居的全屋家居体验馆,以及红星美凯龙的家居MALL,再到居然之家通过超市、影院、儿童乐园等构建了越来越接地气的生活化场景。不少家居企业在当前开始转变模式。从销售到服务,从售卖产品到销售体验和生活方式,这是品牌产品链延伸的结果,也是服务升级、品牌形象更为鲜明的标志。
进入10年代,不再是消费者接受渠道,而成为渠道竞争流量的时代。互联网新科技、新零售等模式的刺激下,去哪儿买不再成为关注焦点,消费渐趋理性,回归到对产品品质和服务体验上。
10年代:线上线下被打通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段时期家居卖场不约而同的选择提升服务增强自身竞争力。居然之家2000年3月在行业内倡导“先行赔付”,红星美凯龙2000年在全国推出“所有售出商品,由红星美凯龙负全责”的服务。家居卖场开始从从场地租赁的后台,走到了直接服务顾客的前台。
不只是全居品牌遍地开花,家居卖场同时也以居然之家、红星美凯龙为代表,进入快速扩张期。红星美凯龙自1998年借鉴连锁模式,创建了连锁品牌市场。而居然之家也在2003年开出第二家分店,十里河店开业迈出了居然之家体系连锁发展的步伐。连锁店的形式突破单店的规模,使卖场品牌在21世纪初有了逐渐走向全国的可能性。
这时期的家居卖场成为购买家具的主要渠道。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国内超5000平米的家具流通场所超过2500家,1万平米以上有900多家,2万平米以上500多家,3万平米以上100多家,5万平米以上有30多家。此外还有广东顺德乐从、龙江200万平米的家具一条街,东莞厚街近20万平的家具大道等。这些商城多由经销商或生产厂家租赁摊位销售,独立门店仍是以辅助形式存在。
00年代:家居卖场成为主要渠道
90年代,不少跨国企业因垂涎于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而相继闯入,却又因水土不服,纷纷以裁员、收缩业务,甚至是撤离中国等方式黯然收场。这也正是中国市场十几年间巨变的缩影:90年代中居卖场与国外有一定差距,国外品牌的入驻有着强烈的优势;尤其是宜家,以自助、样板间的形式革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但随着消费者对家具的眼光越来越“挑剔”,国外品牌在中国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百安居及时转型智慧门店,以体验式吸引更多流量。而无往不利的家得宝,则在2012年宣布,“关闭在华所有门店,全线退出中国市场”。
不仅国内家居卖场和品牌店全面开花,国外品牌宜家和百安居等也在90年代瞄准中国,完成了门店入驻。当时的上海,作为国内批经济开放区,深受家居卖场的青睐。
同时1997年曲美开出概念店,开创中国“家居独立店”的销售模式,此后品牌连锁成为家具零售新渠道。1995年8月,美克实业有限公司也与台升集团控股共同出资设立美克国际家私制造有限公司,面向出口开出中国的家具品牌店。独立品牌店的创办表明国人购买能力正在逐步增强,“先富起来”的人们,开始谈“生活”。
同时,由于90年代,改革开放已经超过十个年头,国民收入大幅增长,国人的品牌意识也开始空前觉醒。家具品牌、款式逐渐丰富起来,大型家居卖场模式开始兴起,期间家居卖场又经历了“大排档卖场“到“店中店“的演变。80年代,改革初期,集美、红星美凯龙两家独大。而90年代,集中出现了居然之家、香江家居、欧亚达、城外诚、好百年等一批家居卖场。
1990年——2000年,中居卖场迎来了黄金的10年。1994年,住房分配制度被废除,开始推进中国住房私有化。商品房一时间成为抢手货,而家具市场随之井喷。
90年代:固定网点走红,365天来体验
“组合家具沙发床,黑白电视放中央。三间砖房水泥地,租辆卡车接新娘。”与展销会一起走红的,是产量高、规格统一、拆卸方便、造型多变的板式家具,在当时引领了整个行业的风潮。
80年代,家具生产引入了机器和流水线,效率大大提高,不再需要凭票供应。而自从北京市家具公司在虎坊桥开办了展销会之后,家具展销会就成了家具买卖的新颖方式。当时大型家居卖场还比较欠缺,而百货商场的租赁成本又过高,展销会一时成为更佳渠道。
80年代:展销会上买家具
家具票都是市政府统一规划,因此这些家具可并非有钱就能买得到。对于当时正赶上结婚的小夫妻们来说,得到一张家具票可以说是最及时的礼物了。
70年代,大多数市民有了较强的家具消费意识,但大部分要靠木匠手工制作的家具供应远远难满足需求,于是,购买家具也开始实行凭票凭证供应。最早使用的购买家具票证是1975年印发的“洛阳市购货券”。按照当时的规定,大立柜(1.7—1.8米)三个门的,每件收购货券5分;两个门的,每个收2分;小立柜(1.3—1.6米)每个收购货券1分;双人床板,每张收购货券1分,单人床板,每张收0.5分。
从1955年11月全国使用粮票开始,这份特殊的通行证成为那个年代不可磨灭的一段记忆。除了耳熟能详的粮票、邮票、肉票,其实当时买家具也需要家具票。
70年代:有钱难买家具票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里家里的板凳变成了舒适、时尚的沙发,水泥的地面也有了瓷砖、木地板的装饰,而墙上花花绿绿的奖状和挂历也被各种色调和图案的壁纸、壁布所取代。人们的生活充满了消失和改变,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正在不断刷新。但随着口袋里的钱增多而不断变化的不只是家具,还有家具的购买方式。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与“如何花钱”有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