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家居特约专栏 《家具微言》
作者简介:许柏鸣 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深圳家具研究开发院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家具设计与工程 产品战略设计
更多专题文章:新浪家居特约专栏 | 许柏鸣——家具微言
设计需要创意,需要更大程度地尊重和激发设计师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在具体的设计实务上,要给设计师松绑、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尤其是在概念设计阶段。然而,除非是纯粹的艺术创作,否则任何商业设计都需要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和方向来指引。
在微观层面,主要是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设计,需要满足目标客户群的需求,并与品牌定位相契合。
在中观层面,主要是某一个历史时段和某一个局部区域内的设计,需要考虑人类社会治理和发展思潮影响下的潮流趋势应用与区域文化和亚文化的消费特性。
在宏观层面,主要是指一个和地区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基本取态和发展愿景。
当代中具设计的宏伟蓝图需要我们共同描摹,取决于我们自身的格局,并依托由文化所牵引的意识形态及其价值取向来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是一个既定目标,能够与民族复兴相契合的设计担当,应当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层面为国人创造日益美好的生活,促进和优化民族产业的格局、形态和可持续发展,并为全球设计贡献中国智慧。
当代中具设计在现阶段仅可视作为萌芽期,因为其发展方向还不清晰,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处于探索阶段。
这是一个对于承前启后而言极为重要的历史时点,因为,明天的辉煌必然建立在今天所夯下的基础上、是今天铺垫的结果,我们有必要边实践、边探索、边思考。现在探索、实践正如火如荼,但具有全球视野和历史高度的深层次思考还太少,我们的价值观尚处于原生状态,还没有被过滤、加工和优化,健康可持续的主线尚未形成,本文旨在激发思考、抛砖引玉。
整体格局
首先,我们在思考当代中具设计的方向和道路时,立足点一定要高,格局一定要大,不能纠结于现状而迷住双眼。
这应当从时空两个方面来看,即:在空间上要有全球格局和视野,在时间上要有历史高度。全球视野就意味着不仅要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还要在国际上有普世价值和引领性;历史高度就意味着不能只考虑眼前状态,还要考虑未来的使命。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中国设计要有理论建树和持续的理论创新能力,要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设计哲学。这套体系和哲学应当既能指导我们自己的设计实践,又能在国际上形成被公认的、具有引领性的一大流派、能够做出自己独特的国际贡献。
2.全球视野
当代中具迄今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理念和成熟的理论体系。但现在就应当有这种清晰的意识,基本方针是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在国际上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和先进性。否则难以真正走出国门,产生世界影响,更不可能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国际地位。
1)中具的形制要从具象化向抽象化蜕变
关于当代中具,我们一直认为应当将“现代中具”与“新中式”家具两个概念区分开来。
“新中式”的含义在“式”,即在风格形式上,它有着相对具象的有型元素和鲜明的中国形制,有着直接和直白的表现,在国际上的设别度高,但由于过于具象,局限性也大。它可以成为现代中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现代中具”应该更加抽象,包容性和宽容度应该更大,国际化程度更高。我们设想的状态应该是有着深深的中国内涵,但却是去元素化和去符号化的。当然这很难,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两三代人的不懈努力。
其实,不仅仅是新中式,现在市面上的所谓“美式”、“欧式”、“北欧风格”,以及由此所派生出来的“小美”、“简欧”等等,一方面并不纯真地道,甚至牛头不对马嘴;但另一方面也已经很大程度上烙上了中国的印记。这是一个混沌期,时间会对此进行梳理,并最终沉淀和汇聚成新的、中西合璧的当代中国式家具的雏形,并嵌入当代中具业与设计界的集体人格。
2)国际普适性的成功案例
意大利和北欧之所以一直引领着世界设计的走向,源于各自有着根植于自己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又与现代文明高度相融的理论,而不是依靠狭隘的民族元素与符号。所呈现出来的风格特质也是高度抽象化的,只有抽象化才具有包容性和普适性。
北欧现代家具没有明显的斯堪的纳维亚特色的具象元素,但有着北欧的“魂”,那就是:以人为本、使用为本、自然纯净。
意大利现代设计也没有元素上的定式和定势,但也有其核心的学术理念,那就是3E理念,即:美学(Estetica)、人体工程学(Ergonomia)和经济性(Economia)。
其中的背景是,欧洲各地不仅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而且也在不断地交流融通,不断受到各种最新思潮的影响。因此,既不封闭保守,也不盲目追随,而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式了能够与现代文明和异域文化相兼容的本土特色。如在南北方向,纯净、简洁、理性主义是北部的文化和风格;而热情、复杂、多物质主义则是南部的生活风格。而在东西方向,西部受美国影响较深,包括自然与风景的感觉浓烈,超大尺度。东部呈现美好的“亚洲梦”,把不同类型的异国情调融入视觉中,呈现出神秘色彩。
欧洲在北南西东方向的设计特质在当代的最新表现可以分别抽象出高雅技术、视觉博览、生态主线和东方时尚等四个关键词,见图1所示。
图1欧洲设计在地理上的不同特质
高雅技术,如图2所示,是技术与高雅的杂交,目前,技术正变得有魅力和更加女性化,这是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的男性化而言的。深银灰和亮光白被强烈地呈现出来,封闭的边部和柔性的形状,创造出一种仙剑奇侠般的平衡感,是现代人追求的完美艺术。
图2 欧洲北部的高雅技术
视觉博览,如图3所示,南部极性呈现出的是对未完成的表面和自然元素的偏好,热情的色彩与亚光的表面呈现出强烈的视觉感受:被时间和气候老化的原材料,手工活是如此亲切,即使是在南部本地,各个小地方之间的品味与文化也各不相同。
图3 欧洲南部的视觉博览
生态主线,见图4所示,去西部意味着研究荒野和自然,满足逃避主义和自由的感觉需求。材料通常是粗糙的和本土的,色彩自然和纯净,简单而诚实。生态有时比人造的感觉更显浪漫。
图4 欧洲西部的生态主线
东方时尚,见图5所示,东方文化对于西方人而言是非常有魅力的,丰富的细节和异域知识,充满神秘和差异化。
图5 欧洲东部的东方时尚
然而,以上这四种特色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它们一方面都在互相汲取彼此的养料而走向大同;另一方面也同时保留着各自的特质,这种特质在朦胧中隐约可辨,而当你想要明确界定时又会变得扑朔迷离,这就是设计世界的神奇与美妙所在。
关于东方时尚,这只是西方人对东方的表层感知,我们给自己的目标不应该停留在风格层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幅员辽阔,56个民族的多元文化异彩纷呈,我们自己也在不断汲取当代西方文明的有益养分,应当创造出具有普适性、甚至引领性的当代设计理念和学术思想。
3)当代中国设计的深层思考与思维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含蓄美、模糊中求的,这种属于东方神秘主义范畴的古代哲学艺术观在中国传统家具与艺术作品中均有着深深的烙印。中国人比较注重内在感觉,他们主张以心去体验世界,中国文化由内而外、由里及表。在中国古典哲学中有所谓“天人合一”论,即认为人与世界是相关想通而不可分割的。道家学说强调“变”,认为永无休止的变化是自然的本质。又如:中国画不像西方绘画有那么多固定的透视法则和构图规律,西洋画纪实、中国画写意,其作品经常采用散点式、即多点透视和俯瞰构图,像那些山水长卷反映的是深远的胸怀,表现的是内心情感,与西方绘画注重对象客观外在的形式不同,中国人注重的是神和势,因此,中国画经常表现出形象、空间和时间的模糊,这些因素可以随心而动、随意想象。这种意境可以通过心灵去感受,却难以言辞来表达,“音不尽意、弦外有意”,这种高明的处理方法由于其不定性、多义性、可变性而产生了极大的思维能动作用,留有余地、发人深思、催人想象。
这只是一些例证,还不是中国文化的全部。这些思想和哲学才是中国文化的精要和灵魂所在,具有无限广阔的设计创意空间,在此指引下的中国当代设计必然会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独树一帜,又不会受到有形元素的束缚和羁绊,这样就可以在国际上赢得共鸣。所有这些都不是靠有形元素来创作的,有形元素显得过于肤浅,不但拓展不开、容易进入死胡同,而且内涵不足、苍白无力、太过匠气、格局太小。5000年中化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足以滋养当代中国设计。中国的禀赋,加上现代生活方式与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才是当代中具设计的真正基石。
3.历史高度
前文提到,当今热门的“新中式”家具,仅可视为现代中具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全部。新中式家具的热潮有其积极的一面,起因源自两个方面:
1)民族自觉:伴随着经济、政治、军事等的高速发展与民族的集体尊严而来的民族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赏;
2)容易出成果:具有中国特色的显性元素具有识别性强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国际上“讨巧”,回避和绕开深层次水平的不足,《大红灯笼高高挂》和《丰乳肥臀》等文艺作品有这方面的先例,通过揭开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伤疤而获得国际上的轰动和围观效应,但这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主流与核心,容易一叶障目,也是走不远的,何况设计与艺术还不是一回事儿。艺术家更多的是以情感的自我宣泄和表达来获得共鸣,而设计师应该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应当阳光灿烂、以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为己任。悲观主义者可以成为杰出的艺术家,而设计师则不能。
我们在时间上要有历史高度,即:不能只考虑目前状态,而且还要考虑未来的使命。
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实现,中具与中国设计也需要与之相适应。同时,5000年华夏文明历史底蕴深厚,有着无尽的宝藏有待我们去挖掘、传承与发扬光大。这是世界上少有的,但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符号和元素这样的表层上,而是要真正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与现代文明高度交融、与世界潮流同步演绎。
其中,价值观是一切设计最根本的驱动力!而价值观由社会文化所导向,并处于动态中。
设计与美学不仅仅是形状和形态的问题,而且还受到社会文化价值的引导和依靠。
在欧洲设计历史的潮流与风格中,这是十分清晰和明显的,因为设计总是主流行为的代表,是将精神和理论予以物化和具体化的更佳方式。
4.当前任务
1)意大利设计生态的启示
意大利设计始终站立在世界潮流的前沿,并引领着全球设计的走向。因为意大利有着:世界上更好的生产技术与工程、卓越的模型制作者与工匠、世界最重要的设计评论、世界最的设计展览与相关活动、最有声望的设计学院、最有声望的公共设计研究机构、艺术长廊和杰出的零售店与旗舰店。
意大利不仅有着成熟、前沿并不断进化着的、深厚的设计理论体系,同时,也有着肥沃的设计土壤。高度专业化分工合作的中小型企业集群是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社会,集群文化比经济和法律更加牢固地维系着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在北部的伦巴地大区,几乎有着设计实践的一切条件,无论是材料、结构还是工艺技术,只要设计师提出要求,就一定会有人帮他实现,这在德国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德国都是大企业,没有人愿意为一个设计原型而开放自己大规模制造所用的生产线。图6是意大利伦巴第大区的设计环境。
这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意大利有两件事深刻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一是罗马帝国,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如果没有罗马帝国,就没有当代西方文明;二是文艺复兴。
图6 意大利伦巴第大区的设计环境
2)我们现在该做什么
我们的当前任务是:理论建树、土壤培育和积极实践。
当代中国高速发展,一切都远未定型。因此,任何单一、狭隘和静态的思维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当兼收并蓄其它文明的一切有益养分,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一切优势,自成一体。
中国现代设计应当秉承何种理念,目前尚无定论,也没到下结论的时候,而是还在探索和发展之中,这需要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共同努力,既离不开设计师群体充分的设计实践,也需要理论工作者和思想者高屋建瓴的高远眼光和深邃的洞察力。同时,我们还要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提供阳光、空气和水,来把我们的设计土壤培育得更加肥沃。
设计土壤和环境是目前制约中国设计朝着深层次发展的最显著因素,其中包括理论匮乏、供应链残缺和社会价值观在供给侧与消费则的双重扭曲。
3)技术与语言的协同发展
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形态问题,而是技术和语言的协同发展,见图7所示。有关这方面的深层次知识,我们将另拟文章分享。
图7 设计是技术和语言的集合
4)开放式创新
要实现中具、中国设计的伟大复兴,仅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那样过程会很缓慢,还会走许多弯路。
这是因为,我们目前的理论体系、设计教育系统等还严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一直是实践走在了理论的前面。如果没有理论建树和理论创新,中国设计是不可能有辉煌未来的。
因此,我们必须持开放态度,把国际上优质的设计资源尽可能多地引进来,包括设计理论、设计教育、设计师、优质供应商、设计媒体、设计评论等等,这会大大加速我们的发展进程,我们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实实在在地学到很多东西。同时,仅仅学习理论是不够的,还要看由发达经济体和设计强国所培养出来的设计师们具体是怎么做设计的,要双方共同参与到设计实务中来,唯有如此,才会有深切的体验,理论代替不了实践。
开放式设计创新的驱动力源自:
● 全球化扩散着能力与天才人物
-- “无论你如何强大,要知道在其他地方还有99%比你更聪明的人还在这个领域工作。”
● 竞争加剧
-- 独自前行变得更加困难和更具风险
● 因特网和其他IT协作系统
-- 远程合作成为可能
事实上,意大利设计并非完全由本土设计师完成的,而是吸引和凝聚着全球更好的设计资源。
我们也理当如此。
关于当代中具设计的方向和道路问题,是一个需要共同探讨的大课题,本文提供的并非标准答案,而只是作为个人的一点粗浅思考、一点启示,希冀更多人来重视和深入研究,行业和社会需要这样的思考和探讨。
中具设计“路漫漫,其修远兮”。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浪家居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