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8日,大众点评与美团联合发布声明,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已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包括高频到店业务。
2015年10月底,携程并购去哪儿网,合并后的携程将有45%的去哪儿股份,而百度以出售去哪儿股份的形式拥有携程25%的股份。
2016年8月,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
……
如果说前两年,我们谈到整合大多还基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阶段,这两年随着资本市场发展,越来越多让人咋舌的千年死对头的并购事件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这背后几乎都有BAT、红杉资本等身影。
而在普通大众一次又一次惊呼,以及不明觉厉媒体及市场人士的借势炒作背后,却是投资人在打的如意算盘。毕竟,通过合并的方式,减少了竞争,垄断了市场,也整合了两方的用户资源,做高估值,对投资方来说,这钱赚的才是放心了。
那么在家居业,近两年也毫无意外地进入了上市的频繁期,德尔、大自然、喜临门、索菲亚、顾家、亚振、梦百合……上市为这些家居企业带来了大众层面美誉度与知名度的大幅提高,而融资后获得的资金也为企业更多渠道的业务拓展提供了保障。客观来说,在行业集中度相对不高的家居业,通过上市这一资本之手确实成为企业站上龙头地位最为快速的捷径。尤其对于资金链就是发展命脉的建材制造行业,上市融入资金的优势是银行借贷无法媲美的。
除了通过上市逐利资本市场,有了资金的家居企业还通过并购或者收购的方式,成为资本玩家,譬如东鹏陶瓷投资广州艺耐开拓高端市场、中陶集团联合投资华美立家建立全新销售终端、华日家居控股KD整体家居拓展定制领域,德尔未来3000万收购柏尔恒温科技40%股权切入地板细分领域,罗莱生活以股权托管及未来并购形式与老牌家纺企业恐龙纺织开展全面合作,红星美凯龙更宣布将与地产基金管理机构高和资本共同发起成立家居商业地产并购基金……这种家居企业的并购一般倾向于资源共享和多元化生产,是一种比较保险的方式确保上市后的家居企业可以保持每年稳定的业绩增长。
从这一层面上,资本的“入侵”确实为家居企业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平台的大门。但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任务事物也都有其两面性。
回过头来再看文章开头这几家巨头企业在资本操作下,并购后的浮沉。点评与美团的并购,一年来,“新美大”并未如愿成为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霸主,反而逐渐丧失市场主导权。而这一年时间,美团点评被两家公司的整合弄的焦头烂额:变相裁员、高管陆续离职、亏损仍在继续……
携程收了去哪儿,也并没有因为并购了这个实力强大的对手而变得羽翼更加丰满。原本业内以为可以见识到一场“1+1>2”的垄断,见识到行业老大将去哪儿的用户导入携程,拓展携程在机票、酒店等业务的市场空间,无奈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永远很骨感。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的离开,连带着一批核心高管的离职,而今的携程负面频频,去哪儿更彻底丧失了巨头的风采。
滴滴在陆续并购快车、优步,彻底垄断叫车软件中国市场后,逐渐取消了补贴,没有了补贴却赚惯了“小费”的老司机们或是弃用软件或通过漫天要价的方式运营,投诉不断,问题不断,这样的恶性循环让滴滴成为众矢之的。
不得不说,资本的力量确实非常神奇。它可以助推一个行业的“热”度,让其成为人们追逐的风口,让资方赚得盆钵满溢。但也因为资本的本质是逐利,如果你的项目不能赚钱,资本就会把你抛弃。于是,渐渐地,一个被资本相中的行业就变成了以赚钱为目标的行业。
想想近来,让中国电影人痛心的倒退的低智商又批量生产的中国影视剧。谁都知道,全世界更好的电影都不是更赚钱的,而类型的、中庸的、面面俱到的电影,才是更赚钱的电影,这就是这个市场的特性,这就是资本和IP影视剧的现实。
反思家居业,我为什么说不愿意看到资本市场太过入侵家居业?
因为当资本太过操控家居产业,这些并不懂家居的投资人,管他红杉、IDG、近日、华兴……有多少投资方是真的懂得家居行业,家居制造业?而这些玩惯了左手倒右手、赚快钱的投资方,又有多少可以安心于制造业的慢钱,研发创新的慢工出细活?
与其等待你上千万次试验,挨家挨户调查后,只是稳定收入的产品上市,搞些惊爆眼球的大动作,搞些跨界合并收购啥的,这样来钱岂不更方便,财报看起来岂不更漂亮?
基于这些因素,我应该感激那些即使在资本入注后,依然愿意安心做实业的家居企业家们,也由衷钦佩那些能够游刃于资本市场,并极力平衡现实与理想的家居企业家们。毕竟,对于一个与普通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对于一个从工匠精神而起的产业,我们所希望看到的,还是能有那么一些愿意踏踏实实做产业的人们,能够提供给普通大众真正好产品好服务的人们,尤其,是这些已经占有了较大市场份额的我们的老大哥,我们的巨头家居企业。
引资虽易,控资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