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6日,“百年传承,京作传奇”2017京作非遗臻品联展暨龍顺成第五届京作文化节活动开幕。开幕式结束后,主办方特邀几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大师和媒体朋友以及收藏爱好者就京作文化进行了更为深入的交流。家具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种桂友、京作家具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刘更生、北京市珐琅厂总经理及传承人钟连盛、“玉雕”技艺传承人张铁成、“牙雕”技艺传承人郑士儒、“泥人”技艺传承人姚晓静、“鸽哨”技艺传承人何永江、“砑花葫芦”技艺传承人黄涛、“毛猴”技艺传承人肖静9大京作非遗传承人共同出席了“大师会客厅”活动。以下为精彩内容实录:
钟连胜:景泰蓝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非遗项目,十分重视。景泰蓝在传承时既应该保持原汁原味的技艺,但同时也应随时代发展在工艺属性上有所创新。不能让景泰兰孤芳自赏,应让传统文化走进人们的生活,走进人们的心里。
种桂友:工匠精神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职业道德问题。我们做事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在制作过程中,总是在不断地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在我看来很简单,一不要欺骗自己,二不要糊弄他人。
刘更生:对于制作当中的生产排放,龙顺成这边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从加工工具来说,首先我们采用的榫卯结构不需要一颗钉子,其次我们手工打磨用水磨的方式,不产生粉尘。此外我们的表面处理不用漆,而采用封蜡等。因此,龙顺成在家具生产上十分环保。
大师们与媒体记者互相交流探讨
肖静:毛猴是地道的具有北京特色的手工艺品。以前制作手法比较单一,但如今已根据年轻人不同的需求,分为了8大系列。我父亲以前更多地制作市井文化等传统的作品。但如今,音乐、舞蹈、戏曲、杂技、武术、体育、民俗、讽刺与幽默8大系列,每个系列均可以制作上千个作品。我们认为毛猴设计有很多可以延展的空间,不应只局限在传统的题材上。
姚晓静:我认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尤其泥人张,已经传承了100多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庭手工业的认识不断加深。我们不想看到老一辈这么宝贵的文化精髓在我们手里失传。所以我们一定是要让它结合时代的发展,进一步让它发扬光大。目前对非遗的政策还是很多的,我们也在试图开展文化遗产进校园甚至进幼儿园等活动,让年轻人从小接触这些宝贵的文化并喜欢上它。
何永江:鸽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随着清朝的衰败,当时家庭落寞,鸽哨的技艺传承就更是艰难。不过如今,我们已经开始将北京的鸽哨推向世界。西欧、比利时、德国、意大利等地我们都去过,很多外国人也会来我家学习。我们传承这些并不图有金钱上的回报,只希望能够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鸽哨”技艺传承人何永江
郑士儒:合法的象牙雕刻,一定具有象牙制品收藏证,里面清楚地标明了材料来源等制品信息。牙雕是几千年来手工匠人用特殊材料生产中的一种工艺技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大都是小物件,并不需要多大的料。虽然我们现有的原料资源稀缺,当也足以支撑这项技艺继续传承。在合理的政策下,我们一定不会让牙雕这项技艺消失。
“牙雕”技艺传承人郑士儒
黄涛:很久以前,人们做手艺可能只是为了生存,能有钱养活家庭,但现在逐渐演变成了文化遗产。因为谈及生存问题,所以有一些技艺只在家族内传播,并不外传。但我们的砑花葫芦技艺可以外传,要求的就是有吃苦精神。如今,每个手艺人都会有一种情怀,并不仅仅为了追名逐利。虽然我们的手艺也濒临失传,但我还年轻,我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留住这门手艺,让更多人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砑花葫芦”技艺传承人黄涛